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张硕、李骁阳、经诗墨、张瑾):中国梦的背后,是无数普通人寻梦的身影。他们每个人的努力汇聚成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洪流,他们的追梦心路描绘出中国梦的斑斓色彩。

在风景如画的秀山县龙池镇,有这样一对养蜂的父子:父亲白天树十几岁起便学习养蜂,至今已有四十余年的养蜂经验;儿子白眉子承父业,利用互联网电商等平台促进产品推广与销售。父子俩有个简单而真挚的梦想:利用产业扶贫带动周边困难群众脱贫致富。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一直从事花灯戏表演的王世金开始创作花灯戏曲,同时系统整理秀山花灯文史资料。他遍访全县,将散落在民间的花灯剧目及历史一一收集,编成了三套《秀山花灯集册》。作为秀山花灯的传承人,现年72岁的王世金坦言,秀山花灯的传承仍面临挑战,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杨昌芹,赤水人。她是个90后,今年仅28岁就已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竹编画的第五代传承人,是非遗传承人中难得的年轻面孔。18岁时,她放弃幼师的工作机会,跟随婆婆学习竹编技艺,距今已有十年时间,双手因为常年接触坚硬的竹条而布满茧子。今年,她入选新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成为贵州代表团最年轻的成员。她说,她有幸能成为非遗传承人和人大代表都是缘于自己的手艺,必须兢兢业业不断提高竹编工艺,并带着手艺不断创新,寻求更大的市场,才能不负大家赋予的使命。

万太寅,28岁,是昆明市第七、八水质净化厂唯一的副厂长,负责主持净水厂的日常事务。昆明是他的家乡,滇池对他来说最亲切不过。工作八年间,他带领同事们坚守滇池污水排放的最后一道关。他说,污染容易治理难,水污染治理任重而道远,只有做好日常工作,才能实现量变到质变。

和志云是丽江木氏土司的后人,土生土长的纳西族人,如今她结束学业回到古城成为了一名讲解员,为生养她的古城尽一份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