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农民日报

你能否想象乡村也有专业级别的天文台,10岁儿童也能成为天文台台长?近日一则新闻引起热议,湖南省浏阳市小河乡建起了一座准专业级别的星河天文台,它的台长是一位小学四年级在读的乡村儿童谢天磊。谢天磊对“黑洞”“光年”“外星人”等天文知识侃侃而谈,甚至有些成年人不懂的“天文冷知识”,他也能如数家珍。当地孩子们以他为榜样,竞相学习。一座乡村天文台,为乡村少年们探索浩瀚星空打开了一扇窗,点燃了他们追逐星辰大海的梦想。

乡村天文台何以受到关注?这是因为在多数人的认知中,天文台、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资源是城市的标配,在乡村是稀缺罕见的。周末去天文台、博物馆打个卡、逛一逛,对于城市儿童来说,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对于乡村儿童来说,却是一个奢侈的愿望。湖南省浏阳市小河乡天文台之所以成为热点,恰恰反映了乡村儿童在接受自然人文知识熏陶方面受到基础设施不足等多种因素的制约。

乡村儿童缺少天文台等公共文化资源,这既是新现象,也是老问题。长久以来,由于历史欠账较多,乡村地区教育硬件投入仍以学校基建、校舍翻修等基础性建设为主,以文体和艺术为内容的公共文化场所建设较少。由于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乡村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重点仍集中在可以“跳出农门”的升学选拔考试科目上,对人文素养、文化艺术等课外知识无暇顾及。同时由于乡村教师队伍中文体、艺术类教师数量不足,容易出现即使有文化场所等硬件条件支撑,也缺乏能传授相应知识的师资力量的情况。场馆设施缺乏、周围文化艺术学习氛围薄弱的现状,就像横亘在乡村儿童梦想和现实世界中的一层“硬壳”,阻隔了他们对课外知识的探索,限制了他们个人兴趣的发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动力,是精神世界的重要构成和归依,对青少年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塑造至关重要。城乡教育资源均等化的本质,是消除城乡儿童在认知起点产生的信息差,避免其因为信息差带来综合素质能力发展的差距。支持乡村儿童对兴趣的探索,为其全面发展提供与城市均等的软硬件支持,是一个长期课题,还需要多方努力。

一直以来,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是由政府主导,财政资金予以重点保障的。但是随着乡村教育阶段已经从“保基础”向“促发展”转变,教育需求越来越多样,满足乡村儿童多元发展的内容越来越细致,这对政府服务和资金需求提出了更高要求。政府应转变角色,当好“大管家”,做好统筹协调工作,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吸引更多社会主体积极参与到乡村基础教育建设中来。

湖南省浏阳市小河乡的乡村天文台就是经专家考证,乡村建筑设计师免费设计,互联网企业捐款与浏阳市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团队联合投资建成的。这是各方协同,为完善儿童发展权,促进城乡教育均等化作出的一种有益探索,企业、社会组织、专业人士各司其职,分工合作,实现了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与硬件建设相比,更需要重视乡村素质教育的软件建设。如果将文化场馆建设比作躯体,优秀师资就是指挥的大脑,他们能够引导、开发学生通过有效使用文化场馆而满足自身的学习兴趣。因此加强乡村地区教师队伍建设,要尤其重视补充音、体、美、计算机与科学等学科的师资力量。

软硬件建设之外,也要巧用活用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在线教育的潜能。通过互联网技术弥补城乡教育的鸿沟,让城乡儿童共享优质的教育课程。也要通过提升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水平来提升乡村儿童利用互联网进行兴趣学习的能力。

在城乡教育鸿沟难以较快填平的现实条件下,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地根据乡村儿童需求制定推出相关公益项目,不失为呵护乡村儿童兴趣发展的一种有效办法。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社会组织参与到乡村儿童兴趣培育的公益活动中来,为乡村儿童开拓视野、认识世界搭建站稳看远的平台,让他们切实感受梦想在心灵的鼓翼之声,尽情奔向属于他们的星辰大海!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