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蕾“心”年贺卡开始征集后不久,就有许多人参与进来,或为“春蕾”女孩画一幅小画,或写一首小诗。贺卡不一定张张精美,但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都带着一份真挚的爱和一颗真诚的心。

每一张用心制作的贺卡背后,都有一个有爱的人,和一段有爱的故事。每一张用心制作的贺卡,都将化作与“春蕾”女孩的一场奇妙遇见——大家虽未见面,却能用心交流,将爱与真诚传递。许多时候,守护也是一种双向奔赴。

“‘春蕾计划’对孩子们的陪伴太重要了”

参加“春蕾计划”之前,捐赠人于慧已经做了很多年的公益,最早是参加腾讯公益月捐,参与支持先天性心脏病、烧烫伤和孤独症等公益项目,到后来参与“春蕾陪伴计划一对一”项目。

于慧说,她资助孩子的动力源于多年前见过的一个小男孩。“那是在我上大学时某一年暑假的社会实践,我跟着居委会的老师走访低保户。有一户人家让我印象深刻,他们住在筒子楼旁自建的一个棚子里,屋内十分简陋,一口锅还露了底。小男孩没有爸爸,妈妈靠给人洗衣服维持生计,一天只能赚几块钱……”

于慧记得,当时自己跟小男孩说话时发现他的眼里灰蒙蒙的,没有半点光。“那一刻,我的心像被什么狠狠戳了一下。”

回到学校,于慧给父亲打电话,讲起小男孩的境遇,她止不住地哭。在她的印象中,孩子们应该是活蹦乱跳、无忧无虑的,可走访中见到的那个小男孩却仿佛对生活失去了希望。“这不该是他这个年龄段所承受的压力。”于慧感慨。

那一晚,父女俩聊了很久,也更加坚定了于慧要帮助困境儿童的决心。

这些年做公益的过程中,于慧深刻意识到,相对于物质帮助,精神上的帮助对于孩子们来说更为重要,精神上的帮助能让他们对未来抱有希望,这也是她后来选择加入春蕾大家庭的原因,在她看来,“春蕾计划”对孩子们的陪伴太重要了。

画画是于慧的业余爱好,参加春蕾“心”年贺卡征集活动,让她的特长得到了充分发挥。她画了8张贺卡,珠海情侣路、珠海日月贝大剧院、斗门接霞庄、开平碉楼、珠海地标、珠海洪鹤大桥、珠海鲸鲨馆、珠海野狸岛,这些都是珠海有名的景点。

这是朋友给她出的主意。“朋友说,你可以画一些珠海本地有特色的景点,这没准儿就成了孩子们心里向往的地方,激励着他们要努力成长,去探寻这些画中的世界。”

(捐赠人于慧原创绘画贺卡)

动手画贺卡之前,于慧在网上把8个景点的图片都搜了一遍,本想作为绘画参考,却发现网上的图片太过商业化。最后,她只能挨个儿“骚扰”朋友:“你住在哪个区呀?那太好了,帮我拍张照片吧……”

一通通电话打过去,一张张景点照片拍回来,拍摄照片时于慧还不忘叮嘱朋友们:“窗外有好看的云朵,也记得帮我拍下来啊。”这些小细节都成了她手绘贺卡中的“点睛之笔”。

在绘制贺卡的同时,于慧还用心地在每张卡片背后都写上了祝福,署名是“万能的小鱼”。这个名字是她刚参加工作时给自己起的外号,本是自嘲自己在工作中“啥事儿都干”,却没成想成了自己的标签。“我的朋友们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有困难,找小鱼’,这在某种程度上间接地督促我要不断学习,因为好多事我得会,才能有能力帮到别人。”于慧笑笑说。

贺卡上除了花式祝福,在落款“万能的小鱼”的后面还附着一句相同的话:“希望将来有一天,你也是朋友口中那个‘万能’的人,可以帮助更多的人。”于慧希望能以此激励“春蕾”女孩努力成长,实现梦想,创造自己的价值。

(每一张贺卡背后,于慧都嵌入了自己对“春蕾”女孩深深的祝福)

(自信开朗的于慧也向“春蕾”女孩们传递着阳光)

谈起自己的公益心,于慧说道:“其实我并没有为孩子们做多少,反倒是‘春蕾计划’和资助的孩子改变了我很多,他们教会我要放慢脚步,塌下心,耐着性子地去做好每一件事。

于慧说,曾经一位相识的长辈教导她,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并把这件事做好其实是很难的,但她相信,事情再难,贵在坚持。“工作上,身在建筑专业技术岗,质量工程是我必须精益求精的事,生活中,投身公益,是我要用一辈子去做好的事。”

“我们家跟公益有渊源”

捐赠人杨鸿凌把给“春蕾”女孩画的贺卡起名为“春蕾送福”,画面上一个戴着眼镜的小女孩,头戴喜帽、脚穿红靴,坐在一本翻开的书上……画面里有很多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同时又结合了“春蕾”女孩等一些现实元素。虽然只是一张小小的贺卡,却是杨鸿凌为公益创作的第一张绘画作品。

(捐赠人杨鸿凌创作的“春蕾送福”贺卡)

杨鸿凌学习画画有两三年了,2019年儿子上大学之后,她有了更多闲暇时间。正琢磨着学点东西时碰上单位工会组织学画画,就此与绘画结缘。后来,她潜心画画,还专门到网上找绘画课程,陆陆续续学会了彩铅、水彩、国画和油画。

(杨鸿凌的绘画作品)

杨鸿凌参加“春蕾陪伴计划一对一”项目有几年了,用她的话说,“我们家跟公益有渊源。”

杨鸿凌回忆,她的外婆在中学任教时就经常拿自己的工资给家里困难的学生交学费,还让孩子们到自己家吃饭。“我记得外婆九十大寿的时候,很多以前她帮助过的学生专程来给她过生日,有些学生在回忆过往的时候,哭得不能自已。”杨鸿凌说,那个场景让她感动且被深深震撼,“一个人能为困难的人提供帮助,是一件多么伟大又美好的事情。”

杨鸿凌的妈妈也是资助困难孩子的爱心人士,她曾偶然间见到了受助孩子写给妈妈的信,字里行间表达感恩之意,让她倍感温暖。

在母亲和外婆的感召下,杨鸿凌也十分热心公益,她积极参与单位组织的公益活动或爱心捐款,后来,又成为了“春蕾陪伴计划一对一”项目的众多捐赠人之一。

之后,杨鸿凌也邀请闺蜜一起做公益,2021年,她和两个闺蜜一共资助了12个困境儿童。2022年,又有一个朋友加入爱心队伍,团队4人资助了20个孩子。

临近春节,了解到春蕾“心”年贺卡征集活动,杨鸿凌兴致勃勃地展开创作,“画画和公益是我现在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也是我内心的热爱。”

(杨鸿凌为爱作画)

公益可以是一辈子的事

重庆市万州区青年助学志愿者协会副秘书长冉静,是“春蕾陪伴计划一对一”项目重庆当地执行团队的负责人。这些年,她和团队从家访到组织活动,走过的每一步,都和孩子们的心紧紧联系在一起。冉静说:“有同理心,身在其中,才能感同身受。”

冉静告诉记者,去年春蕾“心”年贺卡活动举办时,当地收到贺卡的孩子们就在欣喜之余,曾提出希望参与互送贺卡活动,她们也想给其他“春蕾”女孩画一张贺卡,送去自己的祝福。

“从收贺卡、感受来自他人的关爱,到参与贺卡设计制作,我能感受到,孩子们一方面想表达谢意,更重要的是想把这爱心传递下去。”冉静欣慰地说。

孩子们动手制作的贺卡,内容十分丰富,有以生肖为主的,有反映过年喜庆场景的,还有对未来表达祝福的……在冉静的眼里,每一张贺卡都很“特别”,因为孩子们都很用心。

“有那么一刻,你会感觉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有意义的。”冉静说,当看到孩子们制作的一张张贺卡时,那一瞬间,她感受到了爱的传递,“每个孩子都仿佛是一个小太阳,她们在尽自己所能给他人送去温暖,用真心帮助更多‘春蕾’女孩。”

(“春蕾”女孩创作的贺卡)

南京大学南悦青年公益社的江舟在去年、今年两次参加春蕾“心”年贺卡征集活动,不同的是,去年是参与者,今年是组织者。

去年,江舟在b站(哔哩哔哩视频网站)上刷到了一段关于“春蕾”女孩的视频,由此开始关注“春蕾计划”。了解到贺卡征集活动,当时正上大二的他积极创作,绘制了一张带有南京大学北大楼图画的贺卡,他希望把母校南京大学“嚼得菜根,做得大事”的精神传递给“春蕾”女孩。

今年,江舟更是组织同学们一起参与到活动中来。“公益和学习一样都是终身的事情”,江舟觉得,无论以什么样的身份、什么样的形式参与,只要想做,就可以做一辈子。

鲁迅美术学院的单思睿是在高考之后,开始关注“春蕾计划”并参与其中的。进入大学并得知了春蕾“心”年贺卡征集活动后,她积极向辅导员报名,申请参加。

单思睿所在的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有四十多名同学参与了活动。尽管活动开展征集时临近期末,同学们的课业十分忙碌,但四十多名同学热情高涨,大家发挥自己书法和国画的专业特长,画贺卡、写贺卡,用自己的方式为“春蕾”女孩送去祝福。

“有一封贺卡结尾的文字让我印象很深,写道,愿你在奔赴未来的路上,有着生生不息的热爱,如星璀璨,如风自由。”单思睿说,她想把这句话送给所有的“春蕾”女孩,她相信颠簸的花朵会延续春天的希望,希望“春蕾”女孩们都能像春天一样,有着顽强的生命力。

通过贺卡征集活动,单思睿和同学们也对“春蕾计划”有了更多了解,许多同学还由此燃起了参加公益的热情。她们希望自己能成为光、散发光,以青春之名,让每一个角落都充满爱与希望。

“公益,不是因为有意义才去做,而是因为做了才会有意义。”单思睿说,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她和同学们希望能够肩负责任、不畏担当,纵使贡献绵薄之力,也愿能播撒青春最纯粹干净的爱。

(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同学们为“春蕾”女孩创作的绘画、书法作品)

(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同学们手写信祝福“春蕾”女孩)

一张张精美的贺卡传递着捐赠人和社会各界对“春蕾”女孩浓浓的爱,新春伊始,女孩们也将带着这份特别的问候和关爱,奔赴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