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读到一句话:“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多,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多。”

  当时特别惊讶,一个人得走多少路,才能遇到那么多桥呀?那时我所见过的桥,无非是些两步就能跨过去的小石板桥。

  后来走出了那个小村庄,开始遇见各种式样的桥梁,有的壮观,有的惊险,但我已经习以为常,从来没特别关注过。

  

  注意到桥梁的建造过程,是前段时间小区附近的旧桥拆毁重建,散步路过附近时,孩子们总会探头去看看新桥的修建进度。

  在这个过程中,大宝果果开始问东问西,对桥梁的建造细节有太多的好奇,我却一问三不知。

  为了鼓励孩子的求知欲,也为了满足自己被激发起来的好奇心,就和果果一起读了“未来建筑家”系列的绘本《你好,桥梁》。

  

  这个系列的绘本都特别美,这一本介绍桥梁的尤其好看,曾获得了2014年蒙特勒伊童书展金奖,法国设计大师迪迪埃·科尔尼耶手绘了8座近代经典桥梁,讲述了背后的设计、建造的故事,既涨知识,又能接受美的熏陶。

  书的外封是很有质感的半透明膜套,简约的插画文字和封面上的桥梁手绘图相互映衬,分外好看。

  看了编辑的短评,才知道这种材料是硫酸纸,用这个做外封,不仅是因为好看,还因为绘制建筑图时会用到这种硫酸纸,细节真是非常用心。这一册配合桥梁的形状,装帧也是细长的横版形式,很别致。

  

一、英国铁桥:开创金属桥梁的新时代。

  建造于1779年的英国铁桥是世界上最早的一座金属桥,它的设计师托马斯·法诺·伯里卡特是英国建筑师,他原是一名木工,但他一直寻找着比木材更耐用,比砖石结构更坚固的建筑材料。

  后来,随着工业铸铁的出现,伯里卡特设计了一座横跨越塞文河的大型铸铁桥。可惜的是,伯里卡特刚画完图纸就去世了,没有亲眼看到这座大桥的落成。

  建造英国铁桥每个部件的模具,全部是用木头做成的,先把木头模具压在一层厚厚的紧实沙子上,再取出模具,在凹进去的造型中灌入烧融化的铁水,凝固后铁桥的部件就完成了。

  

  最后,将铸造好的金属部件牢固地安装在砖石桥台上,大桥的主体就完成了。

  创新总是艰难的,好在这些充满智慧的建筑家们愿意不断求索。

英国铁桥

二、布鲁克林大桥,世代传承的见证。

  布鲁克林大桥的建筑师列表上有三个名字:约翰·罗布林、华盛顿·罗布林和艾米莉·沃伦。他们并不是一开始的合作者,而是接过家人的接力棒继续奔跑的传承者。

  这座大桥最初的设计和建造总工程师是父亲约翰·罗布林,用钢缆支撑吊桥,就是他发明的方法,他曾完成过尼亚加拉大瀑布吊桥的设计。

  

  不幸的是,在建造布鲁克林大桥的过程中,渡轮撞上码头的一次事故,夺走了这位建筑师的生命。他的儿子华盛顿·罗布林接任了父亲的工作,继续主持工程。

  可是,由于长期在气压沉箱中监督作业,高压环境使华盛顿患上了重病。她的妻子艾米莉·沃伦接替他继续工作,并最终目睹了这座凝聚着两代三个人心血的大桥拔地而起。

  这座大桥于1883年建成通车,它曾稳稳地承载过21头大象的重量,至今,它还在托举着纽约川流不息的车水马龙。

  

三、福斯桥:安全与美观兼顾的钢铁巨龙。

  负责设计修建福斯桥的工程师约翰·富劳尔和本杰明·贝克曾在伦敦建成过全世界第一条地铁,本杰明·贝克还设计过一艘圆柱形的轮船,用来运送著名的古埃及方尖碑。

  确实很厉害,但我在金门大桥、米约大桥等更熟悉的名字中,之所以对福斯桥这座钢铁巨龙印象更深刻,却不仅因为如此,而在于它曾和另一位当时更著名的设计师失之交臂的故事。

  

  起初,在筹划这座桥梁时,苏格兰铁路公司曾想把它交给名噪一时的建筑师托马斯·鲍彻完成,可是托马斯·鲍彻设计另一座桥——泰和桥在1879年发生了坍塌事故,造成多人死亡。

  于是,福斯桥的重任就落到了约翰·富劳尔和本杰明·贝克这两位工程师身上。

  也许,事故是无法绝对避免的,但建筑承载着活生生的生命,不得不慎之又慎。只有和建筑相关的每一个人,都抱有对生命的绝对敬畏,我们住在房屋里,走在桥梁上,才能安心。

福斯桥

  以前无数次走过桥梁,心中毫无波澜,如今读了《你好,桥梁》,才后知后觉我们踏足过的每一座桥梁背后,都凝聚着无数人的心血、智慧和责任心。

  

  读着迪迪埃·科尔尼耶在《你好,桥梁》中对8座著名桥梁的描绘,看着简洁流畅的手绘插图,不由产生了去看一看这些桥梁的愿望。

  

  不知有生之年有没有机会踏上这些桥梁,但借由这册绘本,我好像已经和这些千里之遥的桥梁产生了某种联系。

  这真是一种奇妙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