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与泪”的追忆

“读”在1985年

那一年,我们十八岁,豆蔻年华,青春亮丽,正经历着人生中最为”波澜壮阔“、“拼搏奋斗”、“追梦大学,”刻骨铭志”的历史时刻!

一切源于: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历史告诫!

一切源于:

我们的国家,有着“惟有读书高”的文化传承!

一切源于:

我们的父母,有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责任担当!

我们记得,在我们呱呱坠地之时,“苦读”两字亦即飘然而至,如同一部“读书机器”,进幼儿园,入小学,升初中,“拼高中”!

书包越来越重,越大,越具有“含金量”,越富有“挑战性”,政、语、外、数、理、化、~~~!

日历翻至1995年,高考进入“倒计时”,

高三教室,励志口号,高悬;课桌上,书本高垒;讲台上,老师的教鞭,高掦;同学们的学习;高度紧张!一切都是为了“一场只能胜利”的“圣战”!

那年,七月的“七、八、九”三天,“大考”的日子。

《鸟的评说》的作文,让我们有很多的联想:

“优胜劣汰”,自然界铁的定律!

各科考试过程,我们只有一个信念:“不能输在起跪线上”!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终于拿到通向大学殿堂的通行证!

那年的九月,骄阳似火。

被称为“白云黄鹤”的地方,注定成为我们的第二故乡。第一次感受“九省通衢”的魅力时,我们陶醉啦:

“滚滚长江东逝水”,“巍巍大桥为通途”,“三镇相望大武汉”,“龟蛇两山锁大江”~~~~!

学校的名字很振撼—中南财经大学。

学校的地址“很革命”,首义路。

当我们被迎新汽车送进校园时,似乎有一种缘分的感觉:

与城市接缘,与学校接缘 ,与同学接缘,与老师接缘,与学校的图书馆、教室、运动场、甚至是“一草一木”接缘。

“吃在大学”,这是我们铭刻在心的“美事”。武汉地区各大学,时常进行着“食堂美食”的竞赛;前茅者,或为武大,或为华工,或为华师,……,大学食堂处于党的关怀、学生呼声、学校管理提升的多重压力,既有“南北菜肴”,又有“东西风味”,还有特别解馋的“周边夜市”,~~~~1995,初来武汉,“吃”的第一感,是可以打满分的。

“住在首义”,这是我们留恋不舍的“风水宝地”。学校东邻大东门,南面岮山,西向阅马场,南依火车站,宜居,宜行,宜购,宜玩,宜学,~~~~。近距离的湖北省图书馆,是我们的“第二阅览室”;武昌南站的广播声,有安抚我们思家之心的“神奇功效”,听着她,我们常常很快进入梦乡。1995年,于武汉的第一天,我们睡得很香!

“读在中南”,这是我们骄傲自豪的理由所在。入学前,就耳闻学校的学风好,学风好,是我报考“中南”的主要理由。军训第一课,让我们第一次“走进军营”;“专业介绍课”,带领我们进入财经科学、经济管理的殿堂;图书馆丰富藏书,为我们创造了“读经典”、“读名著”、“读中国”、“读世界”的良好条件。1995年,我们为“读”,考入了“中南”。

“文在阅马场”,这是我们青春放飞的美好时光。武昌阅马场周边,既是武昌、甚至是武汉市的精华所在。从北往南,长江,户部巷,黄鹤楼,红楼,湖北剧场,湖北省图书馆,全国大学生运动场,学校礼堂,都是我们文化引领的地方。

江城文化,首义文化,大学文化,为我们的文化驿站;长江文化,红色文化,美食文化,旅游文化,读书文化,文体文化,都是进行我们文化修炼的大课。1995年,是我们大学文化感受的元年!

张光忠在参加“国贸”95年级、“贸经”95年级毕业20年聚会前,有感而发。

2019.9.19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