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16岁高中生辍学,创建工作室开发独立游戏。”

你以为这是什么少年天才剧情吗?并不是。

这是最近很火的UP主“Silence默不作声”在视频里说的一段话。

说着“自己的人生,我想大胆一次”的他退学了,并说两年半后会向大家证明自己。

靠什么证明呢?

开发游戏。

16岁、高中生、辍学、做游戏。。。

这些关键词分开看已经足够热,当他们串联在一起时,就更成了流量密码。

于是,当他发出“16岁高中生辍学做游戏”的视频时,瞬间引起了强烈反响。

仅有字幕跳闪的这条视频播放量在短时间内突破100万次。

巨大的流量把他带到了灯光环绕的舞台中央,每个人都在注视着他的一举一动。

其实,在此以前他已经小有名气了。

在开始独立游戏之前,他一名《我的世界》的模组开发者,由他设计的组件甚至下载量突破了100万。

去年12月,他在B站上传了视频“我的游戏开发之路第一集,梦开始的地方”,并讲述了自己的独立游戏开发计划,这很快引起了网友们的关注。

梦想与鲁迅比肩的他,认为自己可以靠设计游戏与当前的教育体制对抗。

他准备用高中三年的假期时间来完成这款以校园为主题的3D剧情游戏。

靠自己设计的游戏去抨击现实问题,比如“学业的压力”“同学的偏见”“老师的不公”与“残酷的现实”。

也许是被少年的那股勇气所触动,也许是被16岁少年的游戏梦想所鼓舞,大家纷纷对他的计划表示支持。

原本这个关于成长、对抗与梦想的故事可以当作励志的正能量。

可当他宣布辍学后,大家原本的鼓励之声却变成了集体“劝学”,大家都以过来人的身份劝说他放弃幻想回归校园。

显然,对于一个16岁的高中生来说,接受完整的高等教育,然后跻身游戏行业,要比突然宣布退学回家做独立游戏靠谱得多。

而此后更多的细节让这位“天才少年”的梦成为了大家公开取乐的笑柄。

原来,这位默同学在B站标注自己是“网易slatt工作室开发者”后被证实为并非是网易的工作室。

而他所谓的开发工作室也只是由同好建起来的群友组成。整个开发团队鱼龙混杂,开发者们大多都不到20岁,其中甚至还有十四五岁的初中生。

于是,有人批评他公开辍学对社会青少年造成了不良的导向,也有人指责他贩卖情感赚取流量。

但真正给默同学致命一击的还是他制作的作品本身。

有人发现他放出的Demo代码,在这两个月里编写了还不到10行,游戏内作者亲自编写的代码还不到10行,且只实现了锁定/隐藏鼠标与加载场景这种简单的程式效果。

这让人不由怀疑默同学究竟有没有编程能力。

之后又有人发现游戏的大部分内容皆为引擎自带的功能,确切的玩法与开发目标尚未公布,就连整个游戏里美术场景都是从公开的素材库付费取得。

后来有专门游戏开发者用1分50秒复刻了他的游戏。

在互联网的审视下,大家纷纷以刷新“复刻他的游戏”用时来取乐。

一时间,“16岁高中生辍学做游戏”从励志故事变成了

人们口中的笑柄。

而不堪压力的默同学也出来道歉,声称辍学只是自己的行为,但还是坚定走自己的路。

到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自曝上课没兴趣天天睡觉,被老师劝退Z”的普通高中生,坚信自己有才能和热爱来支持自己自学做出一个3d游戏的故事。

一莎并不想嘲笑他做的游戏,也不想否定他的梦想,毕竟每个人都有追求自己梦想的权利。

但做游戏,有辍学的必要吗?

说实在的,一莎至今还没有发现有哪个伟大理想是不能和读书共存的。

从根本上来说,读书更像是对于实现梦想的金牌辅助,它的意义在于拓宽我们人生的道路,增加我们实现人生梦想的可能性。

作为旁观者,一莎倒希望他能达成自己的心愿做出游戏,上演一出现实世界里的“热血少年圆梦记”。

毕竟,在外国就有14岁少年设计出畅销游戏的先例。谁又能保证,这个16岁少年不会成为下一个伟大的奇迹呢?

但同时作为一个理智的成年人,我们又深知“开发一款游戏”绝非易事。

毕竟这个世界上不存在奇迹与魔法,单靠少年的热爱完成自己庞大梦想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而对于像默同学这样有明确“梦想”的孩子,没有比继续读书更好实现梦想的捷径了。

要知道,青春期的孩子对职业规划还没有概念,兴趣爱好也没有定性,在这个懵懵懂懂的时期最应该做的事就是好好读书。

而接受教育继续读书,视野就会变得开阔,能够接触到更抽象、更高级的职业领域,更能为自己的梦想构建“添砖加瓦”。

退一万步说,即使默同学的兴趣和热爱都在设计游戏行业,想要将其作为终身事业,也不妨碍他完成现有的学业。

我们都知道,游戏的迭代升级如此迅速,他总不能只设计这一款游戏吧,而且他所说的想要独自设计并不容易。

既然是理想,难道不值得全力以赴,去碰一碰更高的目标吗?这些目标光靠热爱就能实现了吗?

这就涉及到第二个问题,做游戏真的是他的理想吗?

这件事我们表面上看到的是他为了理想而放弃学业,而事实上呢?

会不会是为了放弃学业而随便找了个“理想”呢?

自曝上课没兴趣天天睡觉,不服从管理,这位“默”同学“不适应这个环境”的自述也证明了他的厌学倾向。

一莎理解,“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放弃”不过是人类普遍的毛病罢了。

逃避可耻但有用,为放弃找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这种事我们谁没做过呢?

当然这只是我们单方面的猜测。

至于默同学辍学这件事,一莎不做任何评判,就像他自己说的,自己的选择自己负责。

但是,整件事自始至终我们忽略了两个重要的人,那就是默同学的父母。

从默同学的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默同学父母对于他辍学的态度。

支持他辍学,做游戏。

“只要你以后不后悔”,这句话又似乎是那么不负责任。

要知道,多少人成年后的后悔,源于年少时期的放弃。

而这些放弃,原本完全有可能被父母阻止。

做父母的要明白,孩子尚且缺乏自制力,对学习等艰苦的事情,不主动是常态,主动才是非常态。

当孩子“不主动”的时候,如果父母一时心软,同意孩子就此放弃,这样真的是对孩子好吗?

未必,这样换来的不一定是孩子的感恩,反而有可能是埋怨。

因为他们一旦习惯了遇事放弃,余生等待他们的就可能会是碌碌无为的人生。

他们会无数次责备自己当初为何轻易放弃,如果坚持下去,如今的人生是否会是另一番景象?

而当孩子不能为自己的决定负责时,父母更应该做好孩子的摆渡人,告诉他相比一时的累,余生的悔更难以承受。

有梦想对年轻人来说是好事情,梦想可以在最困难的时光激励自己前行,但梦想终归是梦想。

如果不脚踏实地去学习知识、积累经验、提升能力,没有持续的深度学习和耕耘,而是好高骛远,那么梦想肯定会成为空想。

一莎还想对默同学说,对于人生这盘棋,我们首先要学习的不是技巧,而是布局。

一个人的格局往往决定着未来的高度,而上学读书是最能提升一个人格局的通途。

上学是不一定能考上大学,也不一定能报效国家,但不上学不读书,格局永远会被限制着。

长此以往,你的梦想单靠你的另辟蹊径能走多远?

你要明白,你放弃的不是一次上学的机会,而是作为赌注的自己的一生。

当你心存侥幸,踏上捷径时,要明白,所有的侥幸都暗中有价,即便获得一时成功,也终会为自己的行为买单。

最后,比起杀死一个少年的梦想,一莎还是愿意选择相信他。

也期望两年半后看到默同学带着他的胜利成果来打我们大家的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