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火”“起飞!”熟悉的口令在耳畔响起,10月31日,在世人瞩目下长征五号B遥四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将空间站梦天实验舱托举升空。中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八院抓总研制,长征五号B助推器也由八院研制。这一飞,承载了梦天实验舱十二载的艰辛历程。

图说:梦天实验舱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八院抓总研制 采访对象供图(下同)

“我是2011年加入到了空间站论证工作,有幸参加了梦天实验舱的研制全程。”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空间站梦天实验舱计划经理刘慧颖深有感触地说,梦天实验舱经历了4年方案论证、6年初样研制、2年正样研制,宛若“新生儿”逐渐被养护“成人”,一路披荆斩棘、攻关克难。梦天实验舱600多台的电子设备的元器件,新产品的基础材料和工艺,基本实现了国产化自主可控。200多个软件配置项也都是自主研发。中国空间站是名副其实的“中国智造”。

梦天实验舱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项目,技术难度高,工作体量大,参研单位多,工作接口多。团队绘制工作流程图,把每个阶段的工作项目、计划、保障条件、质量管控,都集成在一张图里面。刘慧颖介绍说:“以我们在海南发射场的工作为例,80多天的工作,铺开成200多个工作块,连成一条完整的工作路线;落实责任制,把每一项工作都落实到人。2021年初,核心舱进入了发射场,团队硬是将两年研制计划细致安排到了每天。总体研究室门口竖起了一块倒计时工作屏,全面进入了战斗模式。”

“梦天实验舱工作舱是八院首次承担密封舱的总装任务,不同于以往非密封舱段的总装要求,不仅是复杂程度的升级,他对舱内洁净度、环境微生物指标都有着很高的要求,工作舱内仅是安装孔位就有1万多个。”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空间站系统副总师柏合民介绍说。工作舱内共需安装13个应用机柜,单个机柜重量在400至500公斤,全部安装到位就需要足足5天,总体总装团队开展方案设计、提前演练进舱流程、固化操作流程,全力保障了计划节点的顺利完成。

十年来,梦天实验舱的研制工作跨越了上海、北京、天津,文昌、成都、西安、长春等地,不管是人员还是产品,海陆空运三种交通模式频繁交叉使用,征程万里,还克服了一波又一波的疫情困境。尤其是近3年来,为了确保型号研制工作顺利,每一个节假日,队员们几乎都是在工作岗位上奋斗。2020年,梦天试验队从春节前进驻天津,整整一年坚守在天津,到2021年的元宵节才回到上海。2022年,梦天试验队型号总指挥、总设计师带队,从春节前进驻天津,这一次的坚守,就是半年多;7月份转战到文昌,队员们只有短暂的两天回到上海,将行李箱中的冬装换成夏装,还来不及多陪陪父母,多抱抱孩子,又激情满怀地奔赴文昌执行发射场任务。入驻文昌后,试验队共326人,平均年龄38岁,党员占比59%。其中133人三个月全程坚守在海南。

从60后的型号老总,70后的中坚力量,到80后和90后的骨干力量,几代航天人不忘初心,组成了一群新时代最可爱的航天人,他们在自己的平凡岗位上默默筑梦,在航天征程中不停追梦,在浩瀚的宇宙中圆梦。正如一名上海航天人所说:“当我们的工作,与国家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更是无上的光荣。”

新民晚报特派记者 叶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