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典故及其出处

典故: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或省为摧眉折腰〕;2、烟波微茫;3、云霞明灭;4、古来万事东流水。

出处:1、《李太白集·梦游天姥吟留别》;2、《新、旧唐书·李白传》。

参资:古诗文网《梦游天姥吟留别鉴赏》。

诗仙李白

二、《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写作背景

李白〔701—762年〕,他25、6岁时,先后写《秋下荆门》、《别储邕之剡中》。当时诗人刚出蜀,前诗写“此行不为胪鱼脍,自爱名山入剡中”,说有游览剡中的愿望;后诗写实地游览时,“借问剡中道,东南指越乡。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辞君问天姥,拂石卧秋霜。”并结识了天姥山道教名士。

诗人第二次吟咏天姥山,正是20年后,他45、6岁时。这次写的诗,就是《梦游天姥吟留别》。同样是写天姥山,诗人已从意气风发的青年,变成饱经世事的壮年了,游览的心境,也全然不一样。

当年诗人游天姥,是探访名山,结交英杰,扩大阅历,提高见识;这次却是“一朝去京国,十载梁园客”的前期,诗人“安社稷济苍生”理想破灭,满怀着失望和悲愤,极度寂寞潦倒,他大病一场后,准备南行,再游名山天姥。

李白一生漫游图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人还没动身,欲望已在梦中完成。于是,诗人便在临行前,写了这首梦游天姥诗。

原诗题很长,叫《梦游天姥吟留别东鲁诸公》,后来省去“东鲁诸公”。题义非常明白,诗人说,他已经梦游了天姥山,行前记梦成诗,送给鲁郡的朋友们,留个纪念,所以,此诗的内容是记梦,性质是记梦诗、留别诗、或游仙梦,体裁是“吟”、即歌行体古诗。

在体裁上,这首诗又突破了歌行体限制,散律给合,又兼用骚体,内容富丽雄奇,构思新颖别致,句式参差有致,语言酣畅淋漓,笔法潇洒,气势豪迈,充分彰显出诗人特有的浪漫主义诗风,为典范佳作。

诗题

三、诗的内容和结构赏析

诗人写此诗时,人还在鲁郡,诗便先写起点现实,再写梦幻,构思别致、想像丰富,把梦幻与现实交织在一起,组织成篇。

全诗可分三段,即梦因、梦幻和梦醒。

开头8句为第一段,诗人极言传说中的天姥峻峭雄奇、气势非凡,隐含向往之心,写梦因。

接着26句为第二段,写梦幻。依据从现实到梦幻,再回到现实的历程,又可分三层:

层一8句,写梦游的路线:经镜湖、到剡溪,再沿谢公足迹、登“青云梯”,梦行神速,一跃千里,而一路上湖月照影、绿水荡漾,移步换景,历历在目,宛如梦中。

层二6句,写山中见闻:天姥高大雄奇、半山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山路曲折、崎岖险峻、山花烂漫、迷人忘返;暮色中,熊咆龙吟,似惊雷隆隆,战栗密林、惊悚群峰。山奇路险,景物含情。

层三12句,详写梦幻仙境:云青欲雨、水澹生烟,电闪雷鸣、山峦欲摧,仙境门外,惊异恍惚,气氛非凡;石扉轰然中开,青天广阔无边,在太阳和月亮照耀下,金银镶嵌的楼台,高大华丽,金碧辉煌;云中的神仙们,披彩虹为衣,乘长风为马,老虎鼓琴,凤凰驾车,浩浩荡荡,从天而降,密密麻麻,济济一堂,都恭候着诗人的到来!

仙境雄奇,异彩缤纷,美轮美奂,光耀夺人;仙界重才敬贤,迎宾场面盛大热烈!仙界美好,令人向往。

最后10句为第三段,写梦醒后的感慨:诗人美梦惊醒,成仙希望幻灭,人还是躺在梦前的枕席上,原来是黄粱美梦一场!

全诗梦境与现实,两者交织。诗人政治上遭受挫折,离开朝廷后,思想苦闷,要找出路,产生了对神仙世界的向往,觉得只有梦中仙境才值得留恋。然而,梦境幻灭了,又回到现实,他鄙视仙境了,于是发表震撼人心的宣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画龙点睛,篇末点题。本诗是“留别”嘛,诗人以记梦为由,虚构一个梦游天姥的故事,就是向“东鲁诸公”留言告别,表明他蔑视权贵、远离政治的叛逆态度,抒发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光明自由的渴求。这也是古代怀才不遇士人的共同心声,具有普遍的意义。

历史证明,天才的诗人李白,恃才傲物,成不了政治家,只能把绝世才华都挥洒在诗歌上,成为实至名归的一代诗仙、浪漫主义的伟大诗人。

天台山图

四、诗的写作艺术赏析

在这首诗中,诗人别出心裁,出色地虚构了一个美轮美奂的神仙世界,内容上,富赡流丽、感慨深沉;形式上,构思新颖、想像丰富,又散律结合、兼用骚体,笔随兴至,潇洒自如,极富浪漫色彩。

首先,构思新奇,别开生面。

诗人突破一般留〔送〕别诗的老套路,不写惜别伤离,而是别具一格,借留别之机,虚构一个梦幻仙境及其幻灭的故事,来形象地表达自己不事权贵的政治态度。

在诗中,诗人首先详细描写梦幻,把梦幻仙境写得金碧辉煌、流光溢彩,他仙游至此,也受到热烈欢迎,十分令人向往,可是,他还没受到重用,美梦就突然幻灭,他只好带着失意和忧愤,回到沉甸甸的现实。梦幻是美好的,然而幻灭了!

诗人为什么要虚构这个故事呢?到了篇末,他才明示主旨:“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他要骑上白鹿,寄情山水,而不追求入仕,去摧眉折腰,事奉权贵了。

由此可见,这首诗构思巧妙,篇末点题,别具一格,写法新颖。

第二,想像丰富,虚构仙境。

为了完善上述构思,诗人发挥丰富想像,结合神话传说,运用夸张、比喻、拟人、对比、衬托、移情等修辞法,虚构了一个神仙世界,亦虚亦实,亦幻亦真,雄奇壮丽,美轮美奂。

全诗是这样来虚构仙境的:

开篇从传说中的瀛洲起兴,以虚无漂渺的仙山,反衬现实中的天姥,天姥虽然云霞缭绕,只是时隐时现,却是可以捉摸到的。以虚衬实,以幻衬真,让人可信,令人神往。

仙界盛况:虹为衣,风为马,虎鼓瑟,凤拉车

天姥山,只是基点低平,相对高度峻拔,根本无法与巍巍五岳相比,可是诗人却说它“势拔五岳掩赤城”,就连高达“一万八千丈”的五台山也拜倒在它的脚下。抓住天姥特征,极度夸张、大胆措辞、又用拟人法,诗人在主观上,出色地塑造了天姥山的高大形象。言之凿凿,引人入胜。

而天台山瑰丽变幻的奇景、诗人梦幻飞渡的神速、神仙世界的神秘气氛、辉煌灿烂的仙境胜景、光辉神奇的神仙形象,隆重热烈的迎宾仪式,无不活灵活现,光彩照人。这一切,都是诗人依托自己的亲身经历,通过大胆的想像,利用多种写法,虚构出来的。它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是美的化身,寄托着诗人的理想和希望,无不美好神奇,色彩浪漫,令人称心如意。

但是,诗人不是为写梦幻而下笔力,而是为“不事权贵”主旨服务的,所以,后来梦境破灭,也就是诗人希望破灭了,因此,诗人认识到,“世间寻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此时此刻,他以为只有骑上白鹿,探访名山,潇洒度日,才是最快意的人生。于是,他用神来之笔,豪迈地明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睥睨权贵,远离政治,从心化出,卒章显志,而格调高昂地完美收篇。

第三,突破格律,散律结合。

这首诗是七言古诗,以7言为主,又间以4言5言,直至16言,并兼用骚体,夹以“兮以而之”虚词,句式参差,错落有致,自然大方,明白如话,彰显出诗人的浪漫诗风。

摧眉折腰、不是权贵条幅

五、李白,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白生活在盛唐时代,他性格豪迈,气质浪漫,渴望建功立业,热爱祖国山河,足迹遍布南北,寻访名山大川,考察风俗民情、观赏自然风光,写下大量的瑰丽诗篇。

李白,天才的大诗人,又酷爱饮酒,“斗酒诗百篇”,“诗成泣鬼神”,很多诗篇都是他在饮酒时,趁着酒兴而创作的。因此,他的诗歌,从素材摄取、到形象塑造,从体裁选择、到各种艺术手法的运用,都习惯性地乘兴而作、顽强地随性而为,无不带着他浓烈的感情色彩、鲜明的主观意识,从而表现出他特有的个性特征,开创了豪迈浪漫的一代诗风。

安徽当涂李白墓园

他在《蜀道难》中,通过描绘惊险雄奇的蜀道风光,表现他热爱祖国河山的真挚感情;在《将进酒》中,通过劝酒豪饮,抒发忧愤深广的人生感慨,发泄壮志难酬的悲怆苦闷;在这首留别诗中,则通过虚构梦中仙境的幻灭,表现蔑视权贵的叛逆精神,抒发对光明自由的向往。

他的诗歌,既豪迈雄浑,又清新飘逸,想像丰富,意象瑰玮,笔法潇洒,语言如话,内容富赡,情趣高雅,在古代诗歌的百花园里,是一株雄奇瑰丽的奇葩,“光焰万丈长”,历久弥香,永不凋谢。

李白古画像与头骨电脑复原像

历史公认,李白是唐朝三大诗人之一,我国古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白一生,创作诗文1000余首〔篇〕,有《李太白集》传世,代表著作,有豪迈的《将进酒》、《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望庐山瀑布》等,有清新的《静夜思》、《早发白帝城》、《赠汪伦》、《月下独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峨眉山月歌》、《春思》、《子夜吴歌》等,几乎全都入选中小学语文教材。

陈存选2023、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