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爱心助学道路上守护孩子们的梦想,湖北省全国人大代表刘发英亮相“代表通道”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3月8日讯(记者宋磊)“让山里孩子有更多人生出彩的机会!”3月8日上午8时许,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二场“代表通道”举行,来自湖北省的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花坪小学副校长刘发英接受记者提问,她深情讲述了自己多年教育扶贫的感悟和故事。

“您用一根网线架起了网络助学的桥梁,让贫困山区的孩子们得到好的教育。回望您坚持了16年的教育扶贫工作,您经历了怎样的一个心路历程?”面对记者的这个提问,刘发英讲述,1991年师范毕业后,她主动申请到长阳最贫困的黄柏山乡支教。“山区孩子上学难,就着土豆咸菜就是一顿饭。”她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为了不让孩子辍学,她开始用自己当时微薄的工资资助他们,但一人之力实在有限。2005年,她试着在网上发出了第一封求助帖子,“没想到居然得到了爱心网友的回应,我真切地感受到网络有界,大爱无疆!”
“16年来不管山高路远,我们坚持实地走访每一个贫困学生家庭,180多本爱心账本里详细记载了每一笔助学善款的来源和去向。我们坚持一对一公开透明助学,用行动兑现不从善款中提取一分钱的承诺。”2010年,在长阳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刘发英创办了“英子姐姐”助学网站,组建了助学团队,得到了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支持。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基础上,她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在了网络助学上。
刘发英说,截至今年2月底,她和团队共结识了2000多名国内外的爱心人士,筹集助学善款2900多万元,帮助4300多名贫困学生上学读书,其中有1500多名受助学生考上了大学。
“一路走来我时常被感动。”刘发英讲述,江苏常州退休老人戴先生主动找到她,一个月先后汇款23万多元,资助了12名贫困学生;受助学生小娟大学毕业后主动申请到偏远学校支教,加入了“英子姐姐”助学团队;受助学生小林参加工作后,每年坚持资助贫困学生。
刘发英表示,将以全国先进工作者张桂梅为榜样,铭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在爱心助学道路上继续守护孩子们的梦想。
【编辑:张靖】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