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曲靖麒麟区南宁街道党群服务中心,有一个非常特别的“蜗牛梦想吧” ,弥漫飘散在空气中的面包香气,让你驻足寻味,只因这里每天都飘出香甜“幸福的味道”。

24名智力残疾自闭的孩子,他们是小小的“蜗牛”聚在“蜗牛梦想吧”,在老师带领下快乐地揉着面、做蛋糕、串珠子,亲手烹饪出芬芳可口的面包、编出精致独特的手工品。这是曲靖市残疾人辅助性就业示范基地的一处暖人场景。

云南省、曲靖市各级残联积极探索设立辅助性就业机构,吸纳了劳动年龄段的智力、精神和其他各类重度残疾人,提供就业岗位的同时,还提供生活照料、康复训练、文体娱乐、教育培训和生产劳动等系列助残服务。

日前,云南省2020年残疾人脱贫攻坚主题宣传媒体走基层活动走进曲靖,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近距离探寻“蜗牛梦想吧”——一个助力天使梦想起航的地方。“蜗牛梦想吧”汇聚了24名残疾人,主要从事面包烘焙、串珠、十字绣、钻石画手工制作等。该基地由省、市、区残联提供资金补助,南宁街道为他们免费提供铺面,承接项目的麒麟区启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为残疾人配备了专业社工和就业辅导员进行就业指导,残疾人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灵活选择工作时间,并领取一定的报酬;休息时间还可以一起参加看电影、舞蹈、志愿服务等活动。

“蜗牛梦想吧”由面包烘焙坊和手工坊共同组成,面包房叫“幸福的味道”。透过临街的窗口,在一间不大的面包房内,七八名智残孩子戴着口罩正忙碌着揉面、抹蛋液、装盘、烘烤,大家在案板上用心地工作。

2019年10月,心智发育迟缓的小龙来到“蜗牛梦想吧”学习面点制作。通过半年多学习,目前简单的糕点制作,他基本都可以上手了,现在每个月有五百多元的收入。“这里很幸福,有好朋友有收入,我可以给妈妈买点东西。现在我能卖面包,还会称秤、会包饺子。”小龙开心地说。

据麒麟区启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负责人赵学爱介绍,中心于2019年1月成立,成立了“蜗牛梦想吧”以及“幸福的味道”工作坊,专门为大龄心智障碍者提供辅助性就业岗位。目前,“蜗牛梦想吧”工作坊有24名残疾人年龄在16-36岁不等。“我们的面包供不应求,每天可以卖300多元,辖区幼儿园午点也签了供货协议,节假日还组织向孤寡老人、环卫工人等赠送面包,手工制品则通过义卖的形式销售,盈利不是目的,让他们在工作中康复,融入社会获得价值,才是我们最大的目标。”赵学爱说,她呼吁全社会多接纳关心这个特殊困难群体,关心支持辅助性就业机构的发展。下一步,中心计划扩大烘焙车间,尽力去招募一些其他类的残疾人,带动更多的残疾人就业实现梦想。

记者从省残联了解到,云南全省现有持证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28.4万,其中就业年龄段的残疾人18.1万。经过几年探索,目前我省已建立了15家辅助性就业机构,吸纳了200余名残疾人就业。辅助性就业机构,让阴霾中的残疾家庭“减负”,释放了劳动力,找到希望。

“蜗牛梦想吧”墙上有触动人心的一段话:“他就是一只小小的,慢吞吞的蜗牛。你看起来轻而易举的高度对他来说难如登天;但是他在爬呢,不管你看得见看不见,不管葡萄是不是还在枝头,他一直都在爬;不管多么难,他从未放弃。”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 蒋琼波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