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记者 熊家明 通讯员 李奎)今年以来,宜昌市西陵区严格落实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始终把保障食品药品安全的责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做实“两个责任”,加快构建党政同责、部门协作、企业自律、行业规范、社会参与的食品安全共治良好格局,当好宜昌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复审迎检的主力军,为宜昌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加快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提供有力支撑。

强化统筹协调、逐项对点达标。全区一盘棋、上下一条心、各方一股劲,以临战的姿态、扎实的举措再掀创建工作高潮。一是凝聚必胜信念。区委、区政府专门召开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动员会,成立了由区长任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区政府分管领导任督导组长的督导专班,以“不创则已,创则必成”的信心决心,先后召开4次调度会议研究部署创建工作,6名市级领导包保6家A级主体、38名区级领导包保45家B级主体、81名街办主职包保293家C级主体、241名社区负责人包保6202家D级主体,区食药安办成立综合协调、信息宣传、督导检查3个工作专班,做实做细任务、责任、整改、效果4个清单,形成“研、交、办、督、结”工作闭环。二是压实工作责任。按照行业主管单位、监管单位和属地管理单位3个层级,构建“包保领导+属地街办+市场监管所+属地社区”4级包保体系,将515个样本点位细化到678个网格、9个责任单位、7个属地街道,逐一制定验收责任清单,细化职责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做到定人、定责、定标准、定进度、定时限,确保问题整改到位,工作落实到位。三是全程指导督办。区食药安办在全市率先发放食品销售单位食品安全管理一本通、食品安全应知应会学习手册、餐饮服务单位食品安全制度汇编,派出2个督导组,各街道和区直单位组成17个检查组,对1350家餐饮服务单位(不含小餐饮)、87家中小学校及幼儿园食堂、3125家食品销售单位、18家规范性农贸市场进行全方位巡回督导检查,梳理各类问题125个,督促整改销号120个,跟踪限期整改5个,印发督办通报5期、工作简报5期。

强化横纵联动,全力推进协同监管。充分发挥区食药安委作用,形成政府监管、社会协同、企业自律、公众参与的协同监管格局。一是部门协同推进。建立健全了成员单位季度风险会商、半年考核工作制度和联席联动、协调督办、舆情通报、信息共享等工作机制。先后开展了打击保健食品虚假宣传、长江禁渔非法广告、医疗用品乱象、非洲猪瘟防控、违规进口冷链食品等联合执法行动20余次,整顿市场,营造声势,切实保障了全区人民群众食品药品安全。二是强化企业自律。及时宣传食品药品安全先进典型和行业自律、诚信建设的典型经验,对食品经营单位落实信用评价、失信惩戒和黑名单等行业自律制度,实行食品安全网格化管理,发挥食品行业协会自律作用,强化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监管,扩大放心食品销售公开承诺活动覆盖面,创建放心消费示范街区3个、示范维权站25个。三是公众广泛参与。以媒体报纸、网站微信、LED电子屏、自媒体为载体,加强食品安全宣传站点建设,充分动员41家商协会组织等行业群体积极参与复审迎检工;发挥全区100家“食品安全和反食品浪费标准店”、网络订餐集中区的示范引领作用,引导全区近6万户市场主体严守法治红线,做到依法诚信经营。

强化示范引领,全力推动社会共治。坚持群防群治策略,积极营造食品安全共治共享局面。一是开展示范创建。深化“三推一禁”活动,全区87家学校幼儿园、1965家餐饮单位完成明厨亮灶建设,建成“互联网+明厨亮灶”标准店73家、智能快检中心24家,三峡大学沁苑餐厅获评“全国营养健康食堂”,4家餐饮单位获评全省首批餐饮食品安全明厨亮灶示范店,国贸、大润发、麦德龙等3家超市被湖北省食品流通行业协会授予放心肉菜示范菜超市、全市率先打造陶珠路、西坝夜市两个长江禁渔样板区。二是集中宣传造势。先后举办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食品安全宣传周、文明餐桌等系列宣传活动,张贴宣传画1600多份、签订承诺书1800份、发送手机短信2万条、发放《致全市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一封信》4000余份,在户外广告屏、电梯广告会播放食品药品安全公益宣传标语、宣传片20000余次;组织开展线上、线下食品安全培训19期,培训食品安全从业人员46000余人次,主流媒体上刊发新闻报道100余篇,确保创建工作群众知晓率达85%以上,群众食品安全满意度达80分以上。三是推动多元共治。联合美团点评集团在宜昌率先投放20万个食安封签,建立网络餐饮专业委员会,聘任21名骑手为外卖餐饮社会监督员,在自媒体开设“你点我查”专栏,对消费者点名靠前、人气较高的外卖餐饮店开展突击检查,联合西陵发布微信视频号、抖音账号发布检查视频9期,近百万网友参与到食品安全监管共建共治共享格局中。

强化综合治理,全力推进监管“四零”。严守不发生区域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底线,创新举措,综合施治,确保食品监管责任全面落实。一是营商环境“零门槛”。实施食品安全生产领域告知承诺制,推进19个行业“一业一证”改革深入实施,在全市率先启用预包装食品经营备案登记平台,实现销售预包装食品由办证改备案,全市率先推行健康证全程网办,无接触容缺办理信用修复,投入170万元用于食品从业人员预防性健康体检,投入19万元用于农贸市场改造升级,出台首次轻微违法经营行为免罚清单,免罚案件20件,从轻处罚案件38件,减轻处罚案件19件。二是食品保障“零事故”。提前进驻辖区大中型餐饮单位进行全面检查,严把菜品原料质量关,圆满完成十六届省运会、屈原文化研究国际论坛、330三峡国际人才节、市区两会等95次重大活动、30余万人次餐饮服务保障任务,实现了零事故。三是监督抽检“零死角”。完成餐饮食品、食用农产品、粮食加工品、肉制品等26大类食品监督抽检1533批次、快检4421批次,对56批次不合格产品进行了后处理,围绕“西陵味道”开展专项抽检18批次;针对校园食堂重复餐饮具开展监督抽检,组织校园食堂问题整改“回头看”9次,排查校园食品安全隐患问题165个,抽查入网餐饮单位40家,整改问题隐患474个,立案查处33件,督促平台整改下架违规商户21家。四是违法违规“零容忍”。制定《规范行政处罚有关事项的规定》《行政执法责任制度》等制度,规范办案程序,强化案件合议,突出执法监督,提升办案能力,深化巩固“守底线、查隐患、保安全”专项行动成果,查办各类案件310件,罚没款111.09万元,在全省执法办案培训班上作经验交流,省市刊发工作简报5期,形成了可借鉴、可推广的西陵样本。

初审:李松   责任编辑:赵钰   审核:王金臣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