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本报记者陈柯宇 文梅 北京报道

《中国流动儿童教育发展报告(2016)》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的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约有1亿人,其中流动儿童3426万人、农村留守儿童4051万人、城镇留守儿童2826万人。这个日趋庞大的群体及背后衍生出的诸如受教育机会不平等、情感缺失等问题值得关注。

据L125公益团体志愿者张明(化名)介绍,在一次探访怀柔郊区村子时,他看到一群留守儿童在车来车往的马路上玩耍,孩子们在路边的建筑垃圾上跳上跳下,或者拿着钢筋、水果刀比划、对打。“在学校里,这些孩子经常表现不好,自我封闭、不守纪律、叛逆厌学。”这便是当下留守儿童生活现状的真实写照。

因此,由40多名来自教育、法律、媒体、企业等不同行业的志愿者组成的公益团体L125走访了中国权威机构,他们了解到,中国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亲情的滋润,许多留守儿童长期处于自我封闭状态,代管监护人的缺位沟通使他们普遍缺乏关爱,这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L125公益团体负责人告诉《华夏时报》记者:“我们希望更多社会人士关注留守儿童的生活,帮助他们建立信心,拥有快乐阳光的生命体验。”

让留守儿童拥有更多人生可能性

据2021年初发布的《流动儿童蓝皮书:中国流动儿童教育发展报告(2019-2020)》,当前流动儿童群体身心发展及生存处境已经暴露出新问题,如情感缺失、受教育机会不平等、学校适应性低、心理问题严重等。

暖暖爱心公益组织发起人王云鹤从事公益服务19年,在他看来,与单纯的物质帮扶相比,留守儿童、流动儿童这类“困境儿童”更需要精神、文化层面的传达与关爱,最需要的是心理与情感的温暖“输送”。

9月4日,社会公益团体L125发起了“我们都是梦想家”关爱留守儿童公益活动,旨在呼吁社会各界关注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成长现状,通过游戏、表演等现场体验,让流动儿童群体感受到被爱、自信和快乐,在生活中挺起胸膛,勇敢逐梦。

据了解,来自暖暖爱心公益联盟、智泉打工子弟学校、北京妙语语言康复技术中心三家儿童公益组织的百余名孩子在老师、家长和爱心人士的陪同下来到现场。水滴公益作为首席公益合作方,对本次活动进行了资金捐助,并为到场的每位孩子捐赠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王云鹤通过分享自己小时候由于偷懒,想当一个“病人”,逃避劳动和学习的趣事,给孩子们打气。他告诉记者:“我想通过我的故事告诉所有的留守儿童们,不管梦想是像当一个‘病人’那样可笑,还是当一名老师那样伟大,只要有梦想就要勇敢去追。”

为了让孩子们体验到心怀梦想的快乐,拥有自信、阳光的体验,现场还搭建了画家屋、警察屋、飞行员屋、消防员屋、医生屋、雕塑家屋、甜品师屋、科学家屋等10余间职业梦想体验屋,孩子们在带队老师指引下分成多组,在不同职业屋开始了人生第一次“梦想体验”。

在“梦想体验”之外,L125还联合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发起募捐。募集资金将由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接管,通过系统化地为学校提供教育公益产品和服务——“梦想中心”体系,有实现梦想的真正可能。

L125公益团体负责人对《华夏时报》记者说道:“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一颗梦想的种子,但对于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来说,由于缺少父母的陪伴引导和学校教育,他们常常甘于现状,难以树立自信和希望,缺少健康阳光的生命体验。所以,(我们)也想通过这次活动触及孩子们的内心,让他们建立梦想,从而有机会接触更多的人生可能性。”

关爱“困境儿童”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这类“困境儿童”除了因“甘于现状”使得接触更多人生可能性的机会有限以外,他们在学校里往往也是“边缘学生”。L125公益团体负责人向记者介绍道,据他们的观察和调研发现,这些孩子还比较容易产生以下问题:容易违纪,叛逆心理强烈;普遍厌学,自卑心理严重;以及缺乏沟通,性格内向孤僻。

张惠是北京智泉打工子弟学校二年级的一名教师,十多年前她从山东老家来到北京。从事教师职业多年,她坦言,北京孩子的知识面、待人接物的能力其实已经比老家的孩子好了不少,但就北京本地孩子的学习水平来看,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依然处于“边缘地位”。

张惠告诉《华夏时报》记者,这些孩子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上课注意力不集中。长时间没有父母陪伴让孩子缺乏安全感,上课也容易走神,直接导致了学习成绩的不如意。

流动儿童问题对父母来讲同样困扰,这背后牵扯到户籍制度、教育水平、文化氛围等环环相扣的问题。

侯林是四川人,来北京打拼多年,现在是一名化妆师。作为母亲,她对孩子的学习很是上心,上班之余也尽可能多花时间陪伴孩子。然而,即便孩子学习成绩尚可,是老师眼中“聪明灵光”的学生,侯林对未来还是非常担忧。由于没有本地户口,小学结束后,她依然面临带孩子回老家的境况。在班主任张惠看来,老家的教育水平和学习进度与北京有很大出入,如果孩子在北京已经得到了不错的教育和更宽广的见识,回老家不仅要重新适应调整,还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

而对于侯林这样的家长来讲,在大城市拼搏多年,重新回到老家也需要勇气。但现实没有给她更多选择,她已经开始思索未来是回四川老家,还是去丈夫的老家江苏,“一般情况下都是要跟随丈夫走,而且江苏的教育水平也更好一些。”

弱势儿童帮扶不仅在一朝一夕,更需要社会各界长期努力。政府、民间公益机构等都在发挥力量,试图帮助他们创造一个更好的未来。

2019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提出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家庭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此次参与活动的暖暖爱心公益联盟给孩子们建立了一个庇护站,提供童书、绘本、玩具给孩子,教授安全知识、经典导读、创意创造等素养课程。他们也建起了一个家长的学校,教父母们如何爱孩子,如何提升职业技能,如何做小买卖走出当前困境。

L125公益团体负责人告诉《华夏时报》记者:“我们希望无论是偏远乡村的孩子,还是城市的孩子,都能够有基于自我意识的觉醒,去探索更广阔的世界和更多的人生可能性。”

见习编辑:周南 主编:文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