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年人初学钢琴的一些想法(白日梦钢琴家是谁)成年人的白日梦钢琴曲,
本文适用的对象是“大龄琴童”,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是不是,那你就是了。
没有前言和背景介绍,一个点就是一个想法。发表过后随时想到什么就会回来添加或者更改,喜欢听废话的朋友可以追更,觉得有用的可以赞赏,如果收藏,请先点赞和喜欢,不然不符合逻辑。
我特意在内容上没有加粗体字,没有摘出一两句作为“核心关键”, 因为我认为,真心感兴趣的会认真看;没有耐心阅读的人,只是不适合学习。
正文:
成年人学琴有没有盼头?直接给答案:当然有,太有了。我曾经有篇回答,回答一个类似的问题,列举了很多十几岁,二十几岁才开始走专最后蜚声琴坛的人。我知道很多人这时候又要用“少数”,“极个别”,“凤毛麟角”这种话来应对,我认为这些人在弹出名之前,势必也听过类似的话。 也有很多不看好的,反对的,这那那这的声音。 我认为一件事情,如果大方向没有问题,那么所谓的失败,只不过是在成功之前放弃了而已。二十岁开始学琴,无论“一万小时定律”在钢琴上成不成立,只要方法得当,假设你活到八十,那么六十年的时间打磨一种技艺,我觉得吧,啥你都能学好。
所以,成年人学琴任何目标,我不judge。 我不会说什么是幻想,因为我只谈论钢琴水平,我说的不是社会认可,名气地位。你二十岁开始学琴当然弹不成“神童”,但如果想成为具有相当专业水平的人,既然前有无数古人,必然就后有无数来者。 最后决定成败的是你的恒心,毅力,方法,天赋,如何取长补短,如何处理生活和学琴的关系。就钢琴本身而言,成年人学,其实优势是不小的。
首先,我相信成年人学琴是出于自愿的,不至于二十五了你妈逼着你开始学钢琴。不要小看了“自愿”二字,从邱少云黄继光那样的壮举到“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这样的从容,不过是“我愿意“。所以主观能动性有了,真的是一个大大的buff。
其次,成年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真的和孩子不在一个水平线上,你别拿你们家楼下卖茶叶蛋的和你们市的神童比,我指的就是一般成人比一般孩子。再不济的成年人,只要上过数学课,也知道提出假设,分析,建模,求证这个基本过程; 再不爱读书,也知道”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再不爱动脑子,也能从生活中慢慢总结出枚举法,控制变量法,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等等的基本思考方向。钢琴并不是超然物外的东西,和天下技艺一样,好的脑子和动手能力,就会有很大帮助。这点上成年人有太多积累的下来的优势。就我的感受而言,我不是什么大师,没有录过整套贝多芬李斯特的,只是没事儿喜欢留心观察,然后瞎琢磨,就依然可以在感兴趣的领域和大家积极地交流。尽量想得明白,说得清楚,这不是我从钢琴学习上学来的,但是可以用到钢琴学习中,我可以,各位成年朋友当然也可以。
最后,最明显的,成年人的手。力量和大小就不用说什么了,只是你会不会用。这个会不会用的问题上,想着复杂,其实就是,你有没有用心学。 我这里说的不是有没有学,而是有没有用心,这个具体后面会说。孩子们就算童子功能玩出花来,六度的手弹不了整齐的九度和弦。
所以,成年人学琴有没有盼头?客观的纯粹来说,太有了。但大实话就是,成年人学琴最大的劣势和障碍绝对不是没有什么”童子功“, 而是成年人的生活,心态和学习环境。孩子在这一点上,确实优势很大。
2. 我们来聊聊"童子功".
让一个没有童子功的人来谈,别人会说他夏虫语冰;让一个有童子功的人来谈,别人会说他站着说话不腰疼。我该怎么样才能让我在讨论这个问题上做到拥有”薛定谔的童子功”,说实话我不知道。我个人来讲算是有童子功的吧,初遇钢琴是三岁半,一直到我想努力摆脱“童子之身”的年龄之前,我也算是一阵一阵的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说实话你要让我主观的回忆,我认为我的童子功给我攒下了不少的毛病,以至我日后煞费苦心的去改,至今仍有余毒。但很多人会说其必然也给我的手指运动能力打下了相当的基础,这个我不否认,所以就事论事,我们来聊聊具体的童子到底有啥功。
聊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聊下弹钢琴和一般生活的不同。我们的手,无论是形状,功能,还是发力习惯,手型,都是我们千百万年来因为生产生活需要演化而来的。如今我们每个人依然需要生产生活,但不是每个人都需要弹钢琴。并且千百万年来,人的手变成今天这个样子,和钢琴一点关系都没有,我说这堆废话,意义在于,说明我们的手天生不是拿来弹钢琴的。无论是童子功上来的人,还是没有童子功的人,对于钢琴的琴键分布来说,我们的手长的都是一种极差的形状,极差的结构。矮个子里面当然是又高个子的,比如大的手,有力的手,稍微好一点,但真的是五十步笑百步。 我很仰慕的英国钢大师马太说,人的手真的想要弹好钢琴,应该长十只胳膊十只手,一个手上长一根指头,当然了,琴也需要相应调整一下大小,但是你会突然发现钢琴原来是这么简单一个东西。 说实话,如果章鱼懂音乐,造一个键盘大小合适的琴,一个章鱼的技术可以秒杀人类任何钢琴家。所以我们长短不一,结构各异,方向不同的手指去弹整整齐齐的均匀的琴键这件事上,童子功与否绝对带来不了生理结构上的绝对优势。只是利用方式的优化程度差异,而已。
博尔特是牙买加人,跑的快的很多都是牙买加。研究发现,牙买加人的快肌纤维比其他种族高百分之十以上,同时血液中红细胞含量也别其他种族高出很多。这是不是证明经过后天的变化,确实可以提高客观的绝对优势? 没错。 如果你们家世世代代的生存都靠弹钢琴,弹着钢琴采集食物,弹着钢琴躲避野兽,白天黑夜的有事儿没事儿就弹钢琴,而且弹得不好的,都被大自然淘汰了。那么成百上千年之后,我觉得你们家确实在弹琴这方面,具有了现在有些人眼里所谓“童子功”的那种迷之优势,但如果不是这样,而只是一个孩子,从小多弹了那么几年琴,适应了一种运动习惯,那么你俩之间,绝对不存在天壤之别。如果全世界人现在每天都弹十个小时的钢琴,一千年后,人类手指结构的变化会让今天郎朗的水平应该考不上那个时候的音乐附小。
所以我们对“童子功”的误会到底在哪里? 其实基于以上的废话,我才比较好解释这个问题。 出生伊始大家的手其实都差不多。孩子的手如果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弹琴,那么弹琴就成为了他生活的一部分,弹琴需要的手型和发力方式,就在一步步的塑造他手的用力习惯。基于钢琴这个东西设计的本身非常和人的手不搭,所以没有童子功的人,在童年的时候就没有机会习惯这种极其不搭的东西。反而生活中其他经常干的事情,比如握鼠标,手指同步运动抓握一个东西等等,就会成为成年人手的运动习惯和常态。 成年人学琴比如五指和大拇指容易躺平,三关节容易塌陷等等,其实不是因为没有什么神奇的童子功,而是因为用手干了十几年几十年与弹琴相违背的事情太多了,没有习惯弹琴需要的形状和发力感觉而已。你问问自己生活中啥事情能需要你四五指独立运动,需要你把手指撑开单独伸展,需要你吧大拇指和小拇指立起来? 还是其实相反的东西反而做的很多? 其实就是这样, 我们的生活和钢琴需要的东西对立的太多,一般生活用手给弹钢琴减了分。那么成年人需要怎么做?这就牵扯到我们下一个话题。
3. 专项技术练习 VS 曲目中训练技术。
先说我的想法:成年人如果想和有童子功的人一较高下,则必须进行专项集中训练,这是唯一的”近道“可以抄。 举个最简答的例子,考托福雅思高分的有两个路子。一种是我(不要脸)这样从小到大天天喜欢听着看着说着想着的,一点点积累起来去裸考也能很高的;一种是刷题刷机经刷的极其对症下药的也能拿高分。我知道很多专业出身的人都建议从曲目中一个个学习技术,阿格里奇也这么建议,没毛病。但是成年人吧,怎么说呢,你是否愿意从儿歌开始一点点一首首积累呢? 汤普森,拜厄,各种车尔尼,钢基,小奏鸣曲,巴赫初级,二部三部,组曲,平均律,然后各种作曲家各种风格一条条来吗? 说实话我觉得吧,没必要。 没必要的意思是说不是不好,而是对成年人来说,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更优的选择。另外说句任性的,我不觉得成年人能从练汤普森中找到乐趣,但是孩子可以。
所以我简单捋一下我的思路:
抛开音乐理解不弹,钢琴技术是门运动科学。你的手指,手心,手背,手腕,小臂,大臂,肩膀,胸,腰,腿,为了完成弹钢琴这件事,如何协调运动。当然手部的训练最多。锻炼手不是锻炼灵魂,没有什么玄学,掌握了手的结构和原理,他和锻炼人体其他部位是大同小异的方法。首先我旗帜鲜明的反对一下一些反对用除了弹钢琴以外的任何方法锻炼手的观点,这种看法一般来自于常年专业训练的积累,确实不需要额外的锻炼的人。但是就如我所说的,人的手不是为了钢琴打造的,且手相对于人体其他部位没有什么太大的特殊性,骨头还是那个骨头,肌腱还是那个肌腱,韧带还是那个韧带,肌肉还是那个肌肉。所以,科学的训练方法,无论是否在钢琴上,一定都可以从某个方面帮你提高钢琴技术。这话就像你问我学游泳是不是一定要在水里游着才有用,我建议你去看一下菲尔普斯的训练安排。
那么我们的钢琴需要什么特殊的手指机能? 随便说几个:独立性,关节支撑能力,手掌的弹性和力量,手指运动的控制能力等等。这些可不仅仅是肌肉,而是包括韧带,肌腱,关节,神经等等的训练。一般来讲,训练方法就是科学的幅度和发力方式,方向下反复运动,在合理的休息时间安排下多次数多组的训练,机体自然得到强化。强化后的机体,再在钢琴上去实际训练演奏,自然会事半功倍。但是,一定要科学。我看过太多想当然的训练方法,比如什么手指俯卧撑的等等,都是吃了没文化的亏。我在这里不说什么具体方法,只是说明这个概念。以成年人手的基础条件,意志力,和有限的时间,都非常适合专门的强化训练,使其尽快达到较高的运动技能来演奏或者练习合适(真正感兴趣)的曲目。
我喜欢各种技术方法书,我也推荐过很多。即便是哈农,我刚上知乎就diss过得,其实只要不用他的方法,他写的练习还是很有用的。这种集中的,反复的,往往是高效的。成年人只要有好的引导,用正确的方法,反复加强训练,真的可以在相对短时间内相对大幅度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前提是方法,要正确。
4. 成年人学琴是否应该练习流行音乐?
先说我的想法: 应该。
首先明确一点,所有为了学钢琴而学钢琴的人,是不知道自己在干嘛的。我认为,学钢琴的目的应该很简单,很纯粹: 喜欢音乐。 且喜欢钢琴,作为音乐的一种表达方式。
钢琴是个机器,是个工具,不要赋予他任何的神性,因为其并没有,神的是音乐本身。你可以弹琴,你也可以拉琴,你也可以唱歌。不要把目标定为熟练操作某种机器的匠人,而是要当表达音乐的艺术家,让音乐成为自己理解和表达喜怒哀乐的一个载体。在音乐的世界里,千万不要把“路走窄了”, 因为音乐的本质目的,就是在于成为人类一种共通的语言,可以表达和传递其他语言难以名状的情感,正如每个人心中都应该有自己心中的哈姆雷特,每个人都应该有莎士比亚的那一面,而这个问题,只有自己有资格回答自己。关乎个人感受的事,别人的定位和评价,只是参考。有人说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所以不要硬用别人的口吻讲自己的故事,音乐服务于每个使用音乐的人,而不是倒过来。
就音乐而言,我说下为什么支持成年人弹流行音乐。一个非常浅显的例子,我教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人莎士比亚文学,我不用想,我都会先给他看译本,用中文来教,而不是让他先去从头学英文,对吧?从一个人最熟悉的载体入手,去理解一门艺术,然后温故而知新,是对人类认知来说最好的方法了。除了从小听巴赫听莫扎特听贝多芬但就是没学过钢琴的人不谈,那么大部分听流行音乐长大的成年人,我们去教他们用钢琴表达音乐,为何不从他们最熟悉,最有共鸣,最有兴趣的地方入手呢?我说了,钢琴是表达音乐的一个工具,非要定死在古典的框架里,我觉得是对钢琴的不尊重。非要先学古典才能弹流行,就像非要把英语学的精通才能开始接触莎士比亚文学一样,没有什么太大的道理。我很喜欢让我的学生自选一个流行乐曲,在他们感兴趣的旋律里我教他们触键,教他们相关技术,相关表达方式,他们学的认真,弹得投入,且有成就感。用脚想,比让一个二十多岁得人在599里学触键,是不是事半功倍很多?
更何况,所谓古典,都是曾经某时的“流行音乐". 那时候的人初学,是不是得去找更”古典“的呢? 并不是。想学好中文,唐诗宋词元曲的修养固然是很有帮助的,但是现在哪个孩子开始学中文是从之乎者也开始学的? 不都是从小猫小狗小鸟开始的吗?学李白很好,学鲁迅也不差,但是作为初学者, 他们能理解的,他们感兴趣的,才是对他们来说最好的起点。
其次,我想简单说一下所谓的古典音乐,如果把肖邦李斯特德彪西什么都算进去,那其实是”泛古典“,成了一种时间上的划分。你可以某种角度上称其为”严肃音乐“, 但我相信作曲家创作的时候,并不都是冲着”我不要流行,我要严肃“这个路子去的,当然,巴赫什么的除外。西方古典音乐和我们现代的流行音乐创作思路上就是很大大大大大的不同。最通俗的话来说,一个讲究规则,一个看自己觉得好不好听。 但不要搞错了,都是音乐,先不要因为一个比一个更有嚼头就嫌贫爱富的。学术价值有高低之分,但感情不分高低贵贱。你在肖邦《革命》里听出的激进和悲壮, 不比他人从周杰伦《半兽人》里听出的要高贵。如果一段音乐,能走的进去一个人的心,也能被他表达出来成为自己的语言,那么音乐就完成了他的使命。
对于孩子来说,我支持从古典开始。因为孩子是一张白纸,如果从熟悉调性,音阶,琶音,和弦,全音半音这种西方音乐的基本单位出发,那么对于他们尽早理解,掌握西方音乐规律和感受其魅力是很有帮助的,因为孩子的可塑性,很强。 但是成年人的可塑性,最多是参差不齐。孩子的吸收能力我认为比成年人更有天赋,因为成年人听了太多流行音乐后对于音乐的认知已经有很多定型的包袱,这时候如果突然从另外一种截然不同的东西出发,不管多好,都难以下咽,这会降低积极性。尽管我也算是学古典的,我也知道大师的作品的含金量比流行歌曲从学术价值上来说高很多,但首先你得有个好胃口,好牙口,你才能吃得下,吸收的了。而成年初学者,就像婴儿,咱们从流食开始,一点点的锻炼和培养他们的牙齿舌头食道和肠胃,如果一开始直接塞个满汉全席,无论再好再有营养,都得进医院。合适的基础上,一点点的挑战,就是最好的学习进步方法,不管是钢琴,还是别的。
先到这里吧
太晚了,困了,果然写文字比视频累的多。我想到什么关于成年人学琴的会继续在这里更新,有兴趣的可以追更。
- 支付宝扫一扫
-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