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说“想当网红”,这位妈妈回答太赞了!该如何面对孩子梦想?(怎么教育未成年孩子的性格呢)怎样引导未成年人的网红梦,
对于80后、90后来讲,小时候,很多人都想当科学家。当时的我们,根本无从知晓科学家到底是做什么的,更不关心收入工资几何,只觉得有朝一日成为科学家,会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既能为国家做贡献,又能让自己很神气,就连在日记本上悄悄写下这个理想,都觉得牛逼哄哄。
但二十年过去了,随着一大批新兴事物的涌现,人们的关注点也发生颠覆性的改变。就连孩子的理想也深受社会风气的影响,透露着浓烈的金钱气息和投机取巧、不劳而获的懒惰心思。
譬如,不久前,曾有机构对北京各小学做过关于“理想”的抽样调查,结果让人瞠目结舌,居然有将近80%的小学生长大以后想成为网红明星。而理想的力量是不可小觑的,有些孩子为了博眼球,在朋友圈和视频平台上变红,明明应该努力读书的年龄却开始放弃自己:
抽样调查中有80%的小学生长大以后想成为网红明星,说明这已经不是一个个别现象,有一位妈妈的孩子就问妈妈自己长大想当网红,她是否会支持?作为妈妈她应该怎么回答孩子才好呢?
前不久,一位妈妈在网上分享了和孩子之间的一段对话,引发无数网友的好评。事情是这样的:
那天这位妈妈正在刷直播购物,正好赶上央视主持人朱广权和淘宝直播主播李佳琦跨界合作,共同为湖北人民直播带货。
直播期间,朱广权才思敏捷,金句频出;李佳琦业务熟练,掌控全场。在二人的带动下,妈妈忍不住下了好几单。
就在刚付完款准备关掉直播的时候,儿子突然凑到她身边,说:“妈妈,我以后想当李佳琦,可以吗?”
妈妈先是一愣,没有急着反驳,而是问儿子,“为什么想当李佳琦,而不想当朱广权呢?”
儿子回答道,因为李佳琦现在很火,他想和李佳琦一样出名。而且李佳琦只在直播间里说说话,就可以赚很多钱,还能邀请好多明星来做客。
妈妈沉默了一会儿,又问了儿子第二个问题:那你想当哪个李佳琦呢?儿子不解的看着她。于是她翻出两张照片,一张是李佳琦近期直播的照片,另一张则是李佳琦成名前,蹲在隔断间里做直播的照片。
妈妈说,孩子,你羡慕的,其实是那个光鲜亮丽的李佳琦,而不是默默无闻的李佳琦。
李佳琦的成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一年365天,他足足做了389场直播,从晚上7点直播到凌晨1点,凌晨4点才能睡觉,曾连续试色380支口红,最后嘴唇几乎都要裂开。而这些,还只是李佳琦成名经历的冰山一角。之所以告诉你这些,并不是不认同你的想法,而是想让你知道,没有谁可以随随便便成功。
最后妈妈还鼓励孩子,如果你能认定目标,吃下这份苦,无论你以后选择做什么,都不会让妈妈失望。
听完这位妈妈和孩子之间的对话,
中教君真的很佩服她。
很多父母在听闻
自家孩子想当网红之后,
都会急于否定,
因为他们觉得,
这是孩子一种虚荣的表现。
但是这位妈妈没有急着否定孩子,
而是在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后,
引导孩子,并让孩子自己做决定。
而这些,恰恰是很多父母缺失的。
孩子需要父母的爱
也需要独立的空间
父母对孩子总是满怀期望,期望孩子的成绩好,期望孩子的人缘好,期望孩子的发展好。
当孩子的想法与父母的期望出现偏差时,很多父母往往不会去探寻孩子真实的心声,而是直接予以否定。
顺带还要念叨几句:“我都是为你好”“我还能害你吗”“听我的不会错”。
电视剧《小欢喜》里,乔英子酷爱天文学,立志要考上南京大学的天文系专业。可是当她把自己的梦想和妈妈坦白时,遭到了妈妈的反对。理由很简单:离家太远。
妈妈想让英子留在北京,报考清华北大。即使南大的天文系全国第一,即使这是女儿一直以来的梦想,妈妈也绝不让步。无奈之下,英子只得瞒着妈妈报名南大冬令营。
很多父母总是抱怨,孩子什么都不和他们说,不知道孩子每天都在想什么。其实,不是孩子不说,而是在他们试图表达的时候,被父母粗暴地关上了沟通的大门。
以爱之名的全方位保护,其实是一种剥夺,它剥夺了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两种感受:满足感和边界感。家长这样的付出限制了孩子的一言一行,要求孩子处处听话。一旦孩子有不情愿,家长就要细数为了她付出多少多少,委屈地斥责孩子不感恩。
其实,真正良好的亲子关系应该是放下“绑架”,适当退出,不过分掌控孩子的生活。给予孩子一定的空间,让他拥有自己思考、决定的权力。
只有你接纳孩子
孩子才能接纳自己
英国BBC有部纪录片叫《Up》,导演随机选取一些孩子,从少年到老年每隔7年进行跟踪拍摄,了解他们的生活变化。
其中有一位叫Neil的小朋友,童年时,脸上总挂着可爱的笑容,眼睛闪闪发亮,长大的梦想是当宇航员。Neil想到牛津读书,无奈失败。
因为牛津的失利,Neil被父母各种否定,判定为你不适合读书,不要再继续你的宇航员梦想了。之后Neil自暴自弃,流浪,搬运工都做过,到后来,得了精神疾病,历经坎坷,生活仍旧落魄。
这确实是一个让人唏嘘的故事。大人长期的否定,打击了孩子尝试的热情和欲望。于是父母越是否定,孩子越容易活成父母否定的那个样子。
看过一句话说:“有一种渴望永远不会消失,那就是渴望你的父母能够真心地爱你,认可你,并且站在你这边。”
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父母的认可,哪怕成年后,还是如此。如果孩子一开口说话,就被父母各种评价、指责、辱骂、贴标签,孩子慢慢就会对父母失去信任。而父母的肯定,会给孩子信心。要知道,父母给孩子的那份信任弥足珍贵,能把童年里那些自卑的影子击退,让孩子温暖地长大。
父母希望孩子越来越好,我们都能理解,但是作为父母,比起管教孩子,首先应该给孩子爱和接纳。只有你接纳孩子,孩子才能接纳自己,正确认识自己的价值,健康自信地成长。
所以,当孩子告诉你他有点不切实际的想法时,请多一点耐心,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这件事;当孩子遇到了难题,请多一点真诚的沟通,在需要的时候给他合适的建议;当孩子有所进步时,请不要吝惜你的鼓励,肯定他的努力、他的态度,他会更有动力。
父母的肯定,才是帮孩子撕掉负面标签、促进他积极向上的最大动力。
每个孩子
都是一座宝藏
多年前,美国南部的一个乡村院子里,有一个男孩,开心地对着月亮跳啊跳。看到这一幕的妈妈,好奇地问:“你在干什么呀?”
男孩指了指月亮,兴奋地说:“我要到月球上去!”
各位家长,如果是您,该怎么应对孩子的回答呢?是叮咛不要摔倒,还是斥责孩子看似不切实际的回答?是毫不留情的戳穿孩子的童真,还是打破他美好的梦想?
想知道故事里的妈妈如何回答的吗?她说:“好啊,但一定不要忘记回家哦。”
“到月亮上去”,这个看似不切实际的梦想,其实已经在孩子的心中埋下了小小的种子。
很多年以后,电视上播放了第一个登陆月球的美国人,而这个人正是当年的那个小男孩,他就是阿姆斯特朗。
每个孩子都是多面的、立体的。父母要做的,是挖掘孩子身上的宝藏,而不是打碎孩子闪光的那一面。
愿每个父母,
都能够用尊重、肯定和耐心
发现孩子身后的万丈光芒
- 支付宝扫一扫
- 微信扫一扫